美國糖尿病衛教協會每年12月左右會出新的糖尿病治療指引,這篇針對第一型糖尿病的整理!
2025年美國糖尿病衛教協會針對第一型糖尿病治療提出8大治療項目建議指引:
1.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和支持(DSME)
2.營養治療
3.身體活動和運動
4.心理社會照顧
5.血糖監測、胰島素供應與目標
6.自體免疫情形
7.心血管疾病危險因子
8.小血管併發症患有1型糖尿病的青少年及其父母或照護者(針對年齡<18歲的個體)應在診斷時以及之後定期根據國家標準接受具有文化敏感性並符合發展階段的個性化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和支持(DSME),項目包刮:
1.瞭解糖尿病和糖尿病治療
2.健康積極地應對疾病
3.合理健康的飲食習慣
4.運動鍛鍊
5.指導患者如何監測糖尿病
6.提供服用藥物的信息和指導
7.降低患糖尿病併發症的風險
1.針對患有第1型糖尿病的青少年,建議採用個性化的醫學營養療法(MNT)作為整體治療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
2.監測碳水化合物的攝取量,無論是通過碳水化合物計算還是基於經驗的估算,都是優化血糖管理的關鍵組成部分
3.建議患有第1型糖尿病的青少年及其照護者採取以關鍵營養原則為重點的飲食模式,包括非澱粉類蔬菜、水果、豆類、魚類及其他低脂蛋白、全穀類、堅果與種子以及低脂乳製品。同時,應減少食用紅肉、含糖飲料、甜食、精製穀物和加工食品
4.餐點的組成會影響餐後血糖波動。需要對高脂肪和高蛋白餐點的影響以及胰島素劑量調整進行教育
2.監測碳水化合物的攝取量,無論是通過碳水化合物計算還是基於經驗的估算,都是優化血糖管理的關鍵組成部分
3.建議患有第1型糖尿病的青少年及其照護者採取以關鍵營養原則為重點的飲食模式,包括非澱粉類蔬菜、水果、豆類、魚類及其他低脂蛋白、全穀類、堅果與種子以及低脂乳製品。同時,應減少食用紅肉、含糖飲料、甜食、精製穀物和加工食品
4.餐點的組成會影響餐後血糖波動。需要對高脂肪和高蛋白餐點的影響以及胰島素劑量調整進行教育
身體活動和運動(Physical Activity and Exercise)應包刮:
1.建議所有患有1型糖尿病的青少年進行身體活動,目標為每天進行60分鐘中等至高強度的有氧運動,並每週至少3天進行高強度的肌肉增強和骨骼增強活動
2.建議在運動前、運動中和運動後,通過血糖儀和/或連續血糖監測(CGM)頻繁監測血糖,以預防、檢測和處理與運動相關的低血糖和高血糖
3.青少年及其父母或照護者應接受有關運動前、運動中和運動後血糖目標和管理的教育,並根據計劃運動的類型和強度進行個性化指導
4.青少年及其父母或照護者應接受有關在身體活動和運動期間、之後以及過夜期間預防低血糖策略的教育。低血糖的治療方法應在活動前、活動期間以及活動後隨時可用
2.建議在運動前、運動中和運動後,通過血糖儀和/或連續血糖監測(CGM)頻繁監測血糖,以預防、檢測和處理與運動相關的低血糖和高血糖
3.青少年及其父母或照護者應接受有關運動前、運動中和運動後血糖目標和管理的教育,並根據計劃運動的類型和強度進行個性化指導
4.青少年及其父母或照護者應接受有關在身體活動和運動期間、之後以及過夜期間預防低血糖策略的教育。低血糖的治療方法應在活動前、活動期間以及活動後隨時可用
心理社會照顧(Psychosocial Care):
1.篩查患有1型糖尿病的青少年是否存在心理社會問題(例如,糖尿病壓力、抑鬱症狀和飲食紊亂)、家庭因素以及可能影響糖尿病管理的行為健康問題,並使用適齡的標準化和經驗證的工具進行篩查。如有需要,應轉介至具備資格的行為健康專業人員,最好是有兒童糖尿病相關經驗的專家
2.行為健康專業人員應被視為兒童糖尿病跨專業團隊的核心成員
3.醫療專業人員應篩查食品安全、住房穩定性、健康素養、財務障礙以及社會或社區支持,並將這些信息應用於治療決策中
4.醫療專業人員應考慮詢問青少年及其父母或照護者有關社會適應(同儕關係)和學校表現的情況,以確定是否需要進一步干預
血糖監測、胰島素供應與目標 (Glycemic Monitoring, Insulin Delivery, and Goals)
2.行為健康專業人員應被視為兒童糖尿病跨專業團隊的核心成員
3.醫療專業人員應篩查食品安全、住房穩定性、健康素養、財務障礙以及社會或社區支持,並將這些信息應用於治療決策中
4.醫療專業人員應考慮詢問青少年及其父母或照護者有關社會適應(同儕關係)和學校表現的情況,以確定是否需要進一步干預
5.在發展階段適合的年齡,為青少年安排與其醫療專業人員單獨相處的時間
6.從青春期開始,應將孕前諮詢納入所有具生育潛能個體的常規糖尿病護理中
6.從青春期開始,應將孕前諮詢納入所有具生育潛能個體的常規糖尿病護理中
2.對於使用每日多次注射或胰島素泵治療且能安全使用設備(由自己或在照護者的協助下)的青少年糖尿病患者,應在診斷時或盡快提供實時連續血糖監測(CGM)或間歇掃描的CGM作為糖尿病管理工具。設備的選擇應根據個人及其家庭的情況、需求和意願做出決定
3.應為能安全使用設備(由自己或在照護者協助下)的1型糖尿病青少年提供自動胰島素輸送(AID)系統作為糖尿病管理工具。設備的選擇應根據個人及其家庭的情況、需求和意願進行決定
4.對於無法使用自動胰島素輸送(AID)系統的1型糖尿病青少年,如果他們能夠安全使用設備(由自己或在照護者的協助下),應提供單獨使用的胰島素幫浦作為糖尿病管理工具。設備的選擇應根據個人及其家庭的情況、需求和意願進行決定
5.學生在學校使用糖尿病技術時,應得到支持,包括連續血糖監測(CGM)、胰島素幫浦、連接式胰島素筆和自動胰島素輸送(AID)系統,並按照其糖尿病護理團隊的處方進行管理。
6.糖化血紅蛋白(A1C)目標必須根據個人情況制定,並隨時間進行重新評估。對於許多兒童和青少年而言,A1C低於7%(<53 mmol/mol)是適當的
7.對於無法表達低血糖症狀、有低血糖無感覺症、缺乏先進的胰島素輸送技術和/或連續血糖監測(CGM)、無法定期檢查血糖,或存在增加A1C的非血糖因素(如高糖化者)的青少年,較不嚴格的A1C目標(如<7.5% [<58 mmol/mol])可能更為合適
8.對於有嚴重低血糖病史、預期壽命有限,或治療的弊大於利的個體,更不嚴格的A1C目標(如<8% [<64 mmol/mol])可能更為合適
9.對於某些個體,如果能在不引起嚴重低血糖、過度體重增加、對幸福感產生負面影響或增加過度護理負擔的情況下實現,醫療專業人員可以合理地建議更嚴格的A1C目標(如<6.5% [<48 mmol/mol])。此外,對於有降低A1C的非血糖因素(如紅細胞壽命縮短)的人群,以及在蜜月期期間,更低的目標也可能是適合的
自體免疫情形 (Autoimmune Conditions)
針對甲狀腺疾病Thyroid Disease的部分
1.在診斷1型糖尿病後不久,應考慮為兒童檢測抗甲狀腺過氧化物酶抗體和抗甲狀腺球蛋白抗體
2.在臨床穩定或血糖優化後不久,於診斷時測量促甲狀腺激素(TSH)濃度。如果結果正常,建議每1至2年重新檢查一次;如果青少年具有甲狀腺抗體陽性,或出現甲狀腺功能障礙、甲狀腺腫大、異常生長速率或無法解釋的血糖變異的症狀或跡象,則應更早檢查
2.在臨床穩定或血糖優化後不久,於診斷時測量促甲狀腺激素(TSH)濃度。如果結果正常,建議每1至2年重新檢查一次;如果青少年具有甲狀腺抗體陽性,或出現甲狀腺功能障礙、甲狀腺腫大、異常生長速率或無法解釋的血糖變異的症狀或跡象,則應更早檢查
針對乳糜瀉Celiac Disease的部分
1.對1型糖尿病的青少年進行乳糜瀉篩查,通過測量IgA組織轉谷氨酰胺酶(tTG)抗體,並記錄總血清IgA水平是否正常,應在糖尿病診斷後不久進行。如果IgA缺乏,則應測量IgG tTG和脫胺化麩質抗體
2.在糖尿病診斷後2年內再次進行乳糜瀉篩查,並在5年後再篩查一次。對於有症狀或有一級親屬患有乳糜瀉的青少年,應考慮更頻繁的篩查
3.對於確診乳糜瀉的患者,應採用無麩質飲食進行治療,以避免併發症。青少年及其照護者還應與具有管理糖尿病和乳糜瀉經驗的註冊營養師進行諮詢
1.對1型糖尿病的青少年進行乳糜瀉篩查,通過測量IgA組織轉谷氨酰胺酶(tTG)抗體,並記錄總血清IgA水平是否正常,應在糖尿病診斷後不久進行。如果IgA缺乏,則應測量IgG tTG和脫胺化麩質抗體
2.在糖尿病診斷後2年內再次進行乳糜瀉篩查,並在5年後再篩查一次。對於有症狀或有一級親屬患有乳糜瀉的青少年,應考慮更頻繁的篩查
3.對於確診乳糜瀉的患者,應採用無麩質飲食進行治療,以避免併發症。青少年及其照護者還應與具有管理糖尿病和乳糜瀉經驗的註冊營養師進行諮詢
心血管疾病危險因子(Management of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血壓異常篩檢
1.每次常規就診時應測量血壓。對於有高血壓的青少年(血壓≥年齡、性別和身高的第90百分位,或年齡≥13歲的青少年血壓≥120/80 mmHg),在三次單獨測量中發現後,應強烈考慮進行動態血壓監測
2.對於高血壓(定義為血壓在年齡、性別和身高的第90至<95百分位之間,或年齡≥13歲的青少年血壓為120–129/<80 mmHg)的治療,應以生活方式調整為主,重點是健康飲食、身體活動、睡眠,以及在適當情況下進行體重管理
3.在排除其他原因後,除了生活方式調整外,應開始使用ACE抑制劑或血管張力素II型受體拮抗劑治療確診的高血壓(定義為血壓持續≥年齡、性別和身高的第95百分位,或年齡≥13歲的青少年血壓≥130/80 mmHg)。由於其潛在的致畸作用,具生育能力的個體應接受生殖諮詢,而未使用可靠避孕措施的生育年齡個體應避免使用ACE抑制劑和血管張力素II型受體拮抗劑
4.治療目標是血壓低於年齡、性別和身高的第90百分位,或對於年齡≥13歲的青少年,血壓低於130/80 mmHg
血脂異常篩檢:
1.在診斷後不久應進行初次脂質檢測,最好在血糖改善後且年齡≥2歲時進行。如果初次檢測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水平≤100 mg/dL(≤2.6 mmol/L),則應在9至11歲時進行後續檢測。初次檢測可使用非空腹脂質水平,隨後使用空腹脂質檢測進行確認
2.如果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值在可接受的風險水平範圍內(<100 mg/dL [<2.6 mmol/L]),每3年重複一次脂質檢測是合理的
3.如果脂質異常,初始治療應包括優化血糖控制和醫學營養治療(MNT),將脂肪熱量比例限制在25–30%,飽和脂肪限制在<7%,膽固醇限制在<200 mg/天,避免反式脂肪,並使單元不飽和脂肪的熱量比例約為10%
4.考慮針對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水平達到或超過130 mg/dL(≥3.4 mmol/L)的1型糖尿病青少年,在醫學營養治療(MNT)和生活方式改變的基礎上,加入適合其年齡的他汀類藥物(statin)治療。育齡期個體應接受生育指導,而對於未使用可靠避孕措施的育齡期個體,大多數情況下應避免使用降脂藥物
5.治療的目標是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水平降至<100 mg/dL(<2.6 mmol/L)
小血管併發症(Microvascular Complications)
糖尿病腎病變篩檢
應考慮每年使用隨機尿樣(建議晨尿以避免運動影響)檢測尿白蛋白與肌酐比值(ACR) ,以篩查蛋白尿。篩查應在青春期或年齡大於10歲(以較早者為準)開始,並且在青少年患糖尿病5年後進行
糖尿病腎病變治療
1.當在改善血糖和正常化血壓的努力後,在6個月內的三次尿樣檢測中有兩次顯示尿白蛋白與肌酐比值升高(>30 mg/g)時,可考慮使用ACE抑制劑或血管張力素II型受體拮抗劑,並調整劑量以使白蛋白排泄正常化
2.由於其潛在的致畸作用,育齡個體應接受生殖諮詢,而未使用可靠避孕措施的育齡個體應避免使用ACE抑制劑和血管緊張素受體阻滯劑
小血管併發症(Microvascular Complications)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1.建議在青少年患1型糖尿病3至5年後進行首次散瞳和全面的眼科檢查,前提是他們的年齡已達到≥11歲或已進入青春期(以較早者為準)
2.在首次檢查之後,每2年進行一次散瞳和全面的眼科檢查。在眼科專業人員的建議下,根據風險因素評估(包括A1C <8% [<64 mmol/mol] 的病史),可以接受每4年進行一次較不頻繁的檢查
3.使用視網膜攝影(遠程閱讀或使用經驗證的評估工具)以改善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篩查可及性的項目,可以作為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適當篩查策略。此類項目需要提供及時轉診進行全面眼科檢查的途徑(如有必要)
周邊神經病變
在青少年患1型糖尿病5年後,應考慮每年進行一次全面的足部檢查,從青春期開始或年齡≥10歲時(以較早者為準)開始。檢查應包括足部外觀檢查、足部脈搏評估、針刺和10克單絲觸覺測試、使用128赫茲音叉進行震動感覺測試,以及踝反射測試